登录

本文内容

  • 摘要
  • 摘要
  • 引言
  • 研究方案
  • 结果
  • 讨论
  • 披露声明
  • 致谢
  • 材料
  • 参考文献
  • 转载和许可

摘要

这是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患者的标准化敷料方案。这种强大的方案利用银离子敷料来加速愈合和减轻疼痛,最大限度地减少住院时间。

摘要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TEN) 是一种严重的皮肤药物不良反应,死亡率高,需要专门的伤口护理以解决表皮脱离和大疱形成。本研究总结了一种标准化的敷料管理方案,以增强 TEN 患者更换敷料期间的愈合过程、减少并发症并提高患者舒适度。该方案强调患者准备、环境控制和银离子基敷料使用的系统方法。具体来说,它将温和的清洁技术与温热的聚维酮碘盐水溶液、精确的坏死组织去除和磺胺嘧啶银脂质水胶体敷料相结合,以保持最佳的愈合环境。该方案的有效性通过回顾性分析进一步验证,该分析显示再上皮化的发生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显着减少,从而减轻了换药期间的疼痛。此外,该方案还为敏感区域的敷料更换提供了量身定制的策略,确保全面护理。标准化方案简化了敷料过程,有助于更有效地分配医疗保健资源,为 TEN 治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在临床实践中采用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信息。

引言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TEN) 是一种严重的皮肤药物不良反应,其特征是广泛的表皮脱离和大疱形成,这增加了对并发症的易感性,例如感染和体液和电解质平衡紊乱1。这种情况总是会诱发许多并发症,尤其是感染以及体液和电解质失衡,TEN 的严重程度与此类并发症的表现和进展密不可分。文献记录 TEN 死亡率从 12% 到 30% 不等2。弥漫性红斑区域见于 TEN,外围有单个黄斑病变。大而松弛的水疱是由表皮与底层真皮分离形成的。水疱的顶部坏死,5 cm 的大片显示表皮剥脱3。TEN 的有效管理取决于及时停止刺激药物方案和细致的伤口护理4。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伤口护理在 TEN 患者的治疗范式中占据中心位置。其主要目标是阻止隐匿性液体丢失,预防败血症的发作,并促进上皮再生5。管理伤口护理的总体原则包括保护潜在的裸露真皮、减少感染的可能性、降低色素改变和疤痕形成的风险以及优化上皮重建过程。更具体地说,伤口护理属于外科清创术的范畴,其作方式需要选择清创手术或支持性敷料。这转化为切除分离和坏死的表皮组织或保留活的表皮作为生物敷料,然后应用支持性敷料以促进上皮形成4

与 TEN 相关的广泛皮肤病变特别容易受到细菌、真菌和其他病原体等微生物的侵入6。传统敷料,如纱布和化妆棉,吸水能力有限,容易粘附在伤口表面,导致医源性创伤、疼痛加剧和更换敷料时出血7。这些材料提供不足的透气性,阻碍伤口愈合8。此外,传统敷料在预防和管理感染方面无效,增加了伤口败血症的风险9。它们无法促进伤口愈合,导致恢复期延长、患者不适感增加和医疗保健成本增加10

已研究新型敷料,例如氧化锌滑石粉包裹物和银离子敷料,用于 TEN 管理11。值得注意的是,磺胺嘧啶脂质水胶体敷料敷料是一种典型的银离子敷料,可维持磺胺嘧啶银的释放,在维持足够的抗菌水平、促进湿润的愈合环境以及减少更换敷料期间的刺激和疼痛方面显示出前景 12,13,14,15.最近的研究表明,与传统敷料相比,磺胺嘧啶银脂质水胶体敷料可以减少愈合时间、感染率和患者不适16,17。然而,仍需为 TEN 患者制定标准化的换药方案。

目前,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TEN) 患者的伤口护理缺乏标准化方案。此外,不同医疗单位的伤口管理做法不同。因此,为 TEN 患者建立标准化的伤口管理是一个关键但未实现的临床优先事项18。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标准化 TEN 患者的伤口敷料更换程序。具体来说,它试图比较两种不同换药方案之间的伤口愈合时间:一种以磺胺嘧啶银脂质体水胶体敷料为中心,另一种是传统的换药方法。次要目标是研究磺胺嘧啶银脂质体水胶体敷料在促进这些患者伤口愈合方面的疗效。

研究方案

本研究中执行的所有程序均符合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道德标准和《赫尔辛基宣言》及其后来的修正案或类似的道德标准。本研究经重庆医科大学伦理委员会(编号:2024-155-01)批准,试验开始前告知参与者过程、内容和可能的医学现象,以确保他们的知情权。咨询患者及其家属以确定他们是否愿意参加试验活动。在该患者入组之前,已获得他们对使用照片和参与本研究的知情同意。该敷料管理方案主要是为诊断为 TEN 的患者设计的。然而,该方案也适用于表皮松解症广泛身体区域的患者,例如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和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1. 准备工作

  1. 环境准备
    1. 将患者安置在具有保护隔离的单人房间中,将其保持在 25-28 °C 和 40-50% 的湿度,每天进行紫外线照射和通风。在距离患者 30-50 厘米的地方放置一个远红外线烤架,进行 30-60 分钟的治疗,以治疗创伤;允许他们调整自己的位置以获得最佳曝光。
    2. 每天两次使用 500 mg/L 氯溶液对房间进行消毒,包括地板和床。
    3. 确保床是带有无菌床单、无菌化妆棉和一次性护理垫的抗褥疮充气床垫。在更换敷料期间,使用消毒的被框进行全身暴露疗法,以尽量减少表皮剥离。
      注意:使用一次性护理垫来防止液体渗出。
  2. 患者准备
    1. 对于卧床不起的患者,请仔细冲洗和包扎局部皮肤破损,不要将其从床上移开。
    2. 对于可以站在床边的门诊患者,将医用废物袋放在他们的脚下,以确保收集和冲洗垃圾和液体。
      注意:此预防措施可防止病房地板因冲洗液而弄湿。
  3. 材料准备
    1. 准备好必需品,包括治疗手推车、无菌纱布卷、手套(无菌和薄膜手套)、空针头、带无菌剪刀的换药盒和医用拭子。
      1. 确保换药盒中装有大大小小的纱布块、Bactroban 软膏、福芳紫草油、聚维酮碘、0.9% 氯化钠(500 mL 瓶装)、磺胺嘧啶银脂质水胶体敷料、rb-bFGF、无菌化妆棉、羽绒被套、枕套和凡士林油纱布。
    2. 保留个人防护设备 现成的一次性无菌手术衣、帽子、鞋套、口罩以及家用和医用垃圾袋。

2. 皮肤清洁消毒

  1. 通过将聚维酮碘与瓶装盐水以 1:9 的比例混合来制备清洁溶液。在热水中加热混合物,使其达到约 35 °C 的温度。
    注意:混合物的温度应基于患者的舒适度。Iodophor 主要用作消毒剂和消毒剂。如果患者对碘伏过敏,可以根据过敏的严重程度选择性地考虑其使用。尽管如此,洗必泰可以作为一种替代品。
  2. 评估患者的状况,以确保清洁技术合适。
  3. 用臭氧水润湿以去除之前的敷料,以促进从皮肤上脱落。
  4. 使用准备好的聚维酮碘盐水溶液清洁患者的全身,并使用大号无菌纱布轻轻擦干患者的皮肤。
    1. 第一次更换敷料时,用聚维酮碘盐水冲洗病变区域。
      注意:无需完全去除所有坏死的表皮。只需等待它们自然脱落即可。去除以前的敷料时,如果敷料紧紧地粘附在皮肤上,请避免强行分离,以防止损伤脆弱的新生儿上皮。
  5. 在整个过程中使用远红外热保留装置来温暖患者并防止寒冷19.

3. 换药程序

  1. 红斑和大疱期的敷料变化
    注意:保持皮肤的完整性,以改善保护屏障并防止继发性皮肤感染。避免强行去除大面积大疱和松弛的表皮;将它们留在原位作为生物敷料。
    1. 在表皮脱落且有碎屑的情况下,轻轻去除无需用力即可轻松分离的坏死组织和碎屑。
      注意:在步骤 2.3 中,当用臭氧水润湿前一种敷料时,坏死、脱落的表皮会随着纱布的去除而脱落,或者可以用手轻轻去除。
    2. 保留未剥落的皮肤组织(无法与纱布一起去除的破裂表皮)。使用消毒过的剪刀去除任何松弛或脱皮的皮肤组织。
    3. 不处理小大疱和渗出液最少的大疱,保持大疱壁完整以便自然吸收。
    4. 对于充满液体的直径为 >2 cm 的大大疱,应用碘伏进行消毒。然后,使用 2 mL 无菌注射器通过低位穿刺从大疱中吸出液体,并将液体送去进行细菌和真菌培养。或者,使用手术刀片在大疱的最低点做一个小切口,以便自然引流。
    5. 覆盖无菌纱布。
  2. 去角质阶段更换敷料
    1. 确认患者的表皮松弛和剥落,伴有渗出和疼痛增加。
    2. 使用数字评定量表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
    3. 为了缓解不适,在更换敷料前 30 分钟肌肉注射 100 毫克曲马多。
    4. 测量皮肤病变的尺寸和轮廓,以确定合适的敷料尺寸。
    5. 涂抹磺胺嘧啶脂质水胶体敷料,确保完全覆盖并延伸到伤口边缘之外 0.5 至 1 厘米。
    6. 用紫草油和 Bactroban 软膏浸透大量无菌纱布块,然后将其放在银离子敷料上。
    7. 用无菌纱布覆盖并用无菌化妆棉固定。
      注意:避免使用直接粘附在皮肤上的胶带,更换敷料时会撕裂皮肤。相反,无菌化妆棉(如衣服)应覆盖全身。
  3. 再上皮化阶段的敷料变化
    1. 观察皮肤处于再上皮化阶段,表现出愈合的趋势但仍然脆弱。
    2. 停止使用磺胺嘧啶银脂质水胶体敷料并改用 rb-bFGF 以加速愈合过程。
      注意: 通过避免任何可能导致拖动、拉扯或拉扯的动作来保护新形成的皮肤组织。
    3. 实施每两个小时的轴向翻转,以降低因长时间接触压力而发生压疮的风险。

4. 换药的疗效和次数

  1. 如果出现大量渗出物,每天更换 1-2 次敷料。相反,如果渗出液少,每 2-3 天更换一次敷料。
  2. 上面提到的三个阶段可以同时存在。监测患者的皮肤状况并调整护理程序以有效支持愈合过程。
  3. 密切监测皮肤病变的渗出液,记录其体积、颜色和气味。如有必要,请重复上述过程。更换敷料时请遵守以下标准化方案:初始消毒、后续清洁、彻底干燥和涂抹新敷料。

5. 特定部位更换敷料

  1. 嘴巴和嘴唇
    1. 为了缓解口腔不适,请使用 5% 碳酸氢钠溶液和利多卡因漱口。
    2. 在嘴唇上涂抹浓稠的 Bactrim 或红霉素软膏,以达到局部防腐和保护作用。
    3. 口腔卫生习惯
      1. 建议患者避免长时间闭上嘴唇。
      2. 鼓励患者经常张口,以降低继发性皲裂的风险并促进愈合。
  2. 眼部面积
    1. 如果患者出现眼部症状,建议他们咨询眼科医生以评估病情。
    2. 每天用 0.9% 氯化钠冲洗眼睑结膜囊,以保持清洁。
    3. 使用无菌棉签及时清洁眼睛的假膜和炎症分泌物。
    4. 每天服用 4 次妥布霉素和左氧氟沙星滴眼液,以治疗眼部感染和炎症。
    5. 用凡士林纱布遮住双眼,供无法闭眼的患者使用。
      注意:还建议普通患者定期用凡士林纱布遮住双眼。
  3. 会阴
    1. 每天用生理盐水冲洗会阴,以保持卫生。
    2. 冲洗后,将磺胺嘧啶银脂质水胶体敷料敷料涂抹在受影响的皮肤病变上。
    3. 用紫草油纱布包裹该区域。
    4. 建议男性患者使用紫草油纱布将阴茎与阴囊分开,以防止粘连并促进愈合。

结果

我们回顾性地比较了这种新方法(基于磺胺嘧啶脂质水胶体敷料)与常规方法(不涉及磺胺嘧啶银脂质水胶体敷料或无菌化妆棉)的结果 2023-2024 年。选取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的 60 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TEN) 患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平均值、标准差 (SD) 和 Wilcoxon 秩和检验对比磺胺嘧啶银脂质体水胶体敷料治疗实验组与对照组使用普通凡士林纱布治疗的患者的人口学细节、皮疹控制持续时间、伤口干燥时间、皮肤愈合期和平均住院时间。P < 0.05 被认为表明存在统计学显著差异。

图 1 显示了 TEN 患者的关键敷料更换步骤和结果。入院时,患者的表皮变得松散并剥落(图 1A)。使用无菌剪刀轻轻去除脱落的表皮和粘附在伤口上的坏死组织或碎屑(图 1B)。然后,根据皮肤病变的大小使用磺胺嘧啶银脂质水胶体敷料敷料。轻轻涂抹适当大小的磺胺嘧啶银脂质水胶体敷料敷料以确保完全覆盖,延伸到伤口边缘外 0.5-1 厘米(图 1C)。使用浸泡在紫草油和 Bactroban 混合物中的大纱布块覆盖磺胺嘧啶银脂质水胶体敷料。最后,将无菌纱布和化妆棉固定在顶部(图 1D)。 图 1E、F 显示了该患者在第 7 天 (两次换药后) 和第 11 天 (三次换药后) 的预后。皮肤重新上皮化。

表 1 比较了这种新方法和传统方法之间的患者人口统计学特征和结果。两组年龄、性别和脱落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然而,使用我们的新方法的再上皮化开始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传统方法 (P < 0.001)。此外,使用我们的新方法时,患者在换衣服时感觉疼痛减轻 (P < 0.001)。

figure-results-1106
图 1: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患者的关键敷料改变步骤和结果。A) 入院时剥落和坏死的表皮。(B) 去除脱落的表皮和坏死组织后的患者背部。(C) 使用磺胺嘧啶银脂质水胶体敷料敷料。(D) 最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并用无菌化妆棉固定。(E) 第 7 天的结果。(F) 第 11 天的结果。 请单击此处查看此图的较大版本。

常规方法 (N=25)我们的新方法 (N=14)P
年龄、年48.55±15.5349.27±20.770.335
性别,男性14/1615/150.394
BSA 分离,%46.36±19.6347.49±17.470.834
伤口干燥时间,天7.75±1.066.15±1.21<0.001
再上皮化开始时间,天6.08±1.163,85±0.90 元<0.001
伤口愈合时间,天17.78±1.67 元13.54±1.92<0.001
住院时间、天数19,58±2,50 元99 年 16 月 15 ± 1 日<0.001
更换敷料时的疼痛评分6.42±1.333.71±1.12<0.001

表 1:人口统计和结果结果的比较。 缩写:BSA = 体表面积。

讨论

TEN 是一种罕见但具有破坏性的药物反应,其特征是广泛的皮肤脱离影响超过 30% 的身体表面积和粘膜18。TEN 与严重的并发症有关,例如死亡率为 14%-30% 的败血症。据报道,死亡率与脱离的皮肤区域密切相关,因为由于保护性皮肤屏障的丧失,广泛的皮肤大疱会显着增加感染的风险20

TEN 对患者的身心健康构成重大威胁,凸显了有效敷料管理在促进皮肤愈合、减轻疼痛、减少住院时间和提高治疗效率方面的重要性21。有效的敷料管理在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可以促进皮肤愈合,显著减轻患者疼痛,缩短住院天数,全面改善治疗。三级医疗中心通常拥有更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可以提供更全面的治疗服务,而当地医院则更注重初始治疗和患者稳定性。了解新计划中列出的所有类别的先前实践标准有助于医疗机构更好地制定和实施治疗计划,确保患者获得最佳治疗结果。本研究旨在评估。标准化敷料管理方案治疗 TEN 的有效性。

协议中的关键步骤
管理皮肤状况的关键步骤涉及系统化的环境和患者准备方法,包括温度和湿度受控的单人房间、消毒方案以及使用无菌材料来防止感染。该过程包括针对患者的护理,例如保持口腔和眼部卫生以及管理会阴健康,特别关注非卧床患者。清洁溶液,例如温热的聚维酮碘盐水混合物,经过精心准备,可温和有效地清洁皮肤。必须根据患者从皮损渗出物调整换药频率。磺胺嘧啶银脂质水胶体敷料敷料具有抗菌和抗炎特性的潜力,可最大限度地减少皮肤粘附和不适。紫草油的好处包括肌肉再生、抗炎、抗病毒、抗氧化和血管舒张作用。紫草油和 Bactroban 组合在皮肤上形成保护性脂质屏障,降低伤口感染的风险并促进受损区域的快速恢复22

碘过敏患者在使用聚维酮碘(通常称为聚维酮碘)时应谨慎。由于不同碘制剂的化学结构和生物利用度的差异以及碘在聚维酮碘中的缓释和缓释特性,其对皮肤的刺激性降低,杀菌效果增强23。然而,对于碘过敏患者,使用聚维酮碘取决于过敏反应的严重程度和机制。非由聚维酮碘的特定成分引起的轻度过敏个体可以在密切的医疗监督下谨慎使用。尽管如此,那些有严重过敏史的人应该高度警惕,因为即使是小剂量的碘也可能引起严重的反应。因此,专业的医务人员在使用前必须评估患者的过敏史和健康状况。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建议避免使用以防止风险。

红外光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物理疗法,已在 TEN 治疗中显示出潜力。它位于可见光和微波之间,具有坚实的渗透力和深入皮肤的能力。近红外光和远红外光因其温和的治疗效果而引起了医学界的关注。红外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营养物质和氧气向伤口输送,促进愈合,缓解炎症反应,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缓解疼痛和不适24。它还可以促进细胞增殖和胶原蛋白合成,加速皮肤再生和修复,并通过促进血液循环和减少炎症间接降低感染风险25。在 TEN 处理中,红外光作为辅助处理方法。医生必须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伤口状况制定个性化的计划,使用专业的治疗设备对伤口进行照射,并遵循医疗建议治疗时间和频率。然而,红外线疗法并不是万能的,各种因素都会影响其有效性。应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形成综合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效果。

方法的修改和故障排除
本研究中使用的敷料管理方案代表了对先前方法的进步。一个关键的创新是敷料材料的选择。从历史上看,使用浸渍凡士林的纱布更换敷料通常会带来困难,例如患者不适、伤口出血或去除纱布对新形成的组织造成继发性损伤,从而延长伤口愈合过程26。相比之下,磺胺嘧啶银敷料具有一系列有益特性,包括不粘附于创面床、抑菌作用、促进伤口修复、渗出物吸收和防止皮肤损伤27。此外,该方案根据皮肤渗出物的状况定制敷料频率的方法体现了个性化护理的原则。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确保敷料的功效,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敷料更换引起的刺激。

因此,它有助于减少住院时间。此外,我们针对特定部位提出了不同的方法,以便为不同的患者量身定制护理。由于 TEN 患者经常患有尼科尔斯基征,因此在换药过程中保护未脱落但脆弱的皮肤免受进一步伤害至关重要。

该方法的局限性
这项研究有一些局限性需要解决。首先,该方案的成功应用仅限于单一医院环境,多中心研究尚未证明这些发现。结果的普遍性可能会受到限制,因为不同的医疗保健环境、不同的患者人口统计数据和不同的资源可用性水平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其次,根据回顾性分析得出该方案的性能。应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中评估该方法的有效性和严谨性——此外,该方法的核心程序涉及使用银离子敷料。虽然观察到这种敷料类别的积极影响,但替代敷料类型的潜在功效和互换性仍未得到探索。此外,在银离子敷料类别中,没有对不同品种进行全面的比较分析。这本可以产生对最佳敷料选择的更精细和细致的见解。

该方法的意义
伤口护理在 TEN 管理中非常重要;然而,迄今为止尚未提出 TEN 换药的共识步骤 4,6。已经建立了一些原则,例如抗剪切策略和小心引流大或疼痛的大疱,但将这些原则应用于临床实践需要进一步调查6。在这里,我们首次提出了 TEN 患者管理中实用的伤口护理策略和敷料更换程序。这种换药策略特别适用于大面积皮肤脱离的患者。我们相信该方案可以为伤口护理经验有限的护士或医生提供实用的作指南,并且易于上手。我们也希望该方案能够支持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建立对 TEN 患者完整有效的手术程序的共识。

披露声明

作者声明他们没有利益争夺。

致谢

没有

材料

NameCompanyCatalog NumberComments
0.9% sodium chlorideSOUTHWEST PHARMACEUTICAL Co.,Ltd.
Bactroban ointmentTianjin Shike Pharmaceutial Co.,Ltd.
Disposable Medical Kit (a dressing change box with sterile scissors)Zhende Medical Co.,Ltd.GB/T HYA-15
Fu fang Comfrey oilJian Min Ji Tuan Ye KaiTaiGuoYao Co.,Ltd.GBZ20044385
Medical  SwabZhende Medical Co.,Ltd.6926515436841
petroleum jelly oil gauzeHenan PiaoAn Group Co.,Ltd.GB20153140848
Povidone-iodineSHANDOING LIERKANG TECHOLOGY Co.,Ltd.
rb-bFGFZHU HAi Yi SHENG  BIOLOGICAL MEDICAL Co.,Ltd.GBS1098077
silver sulfadiazine lipid hydrocolloid dressingsLABORATOIRES URO3546895089623
Single-Use Sterile Rubber Surgical Gloves (both sterile and film)SHANDOING YU YUAN RBBER GLOVES Co.,LTDGB/T 7543-2020
Sterile Dispensing Syringe for Single Use (empty needles)SHANDON WEIGAO GROUP MEDICAL POLYER Co.,LTDGB/T 20142140076
sterile gauze rollsZhende Medical Co.,Ltd.6959385745812

参考文献

  1. Frantz, R., Huang, S., Are, A., Motaparthi, K. Stevens-Johnson syndrome and 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A review of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Medicine (Kaunas). 57 (9), 895 (2021).
  2. Hu, L., Huang, K., Yu, R. Disease progression and treatment outcome of Stevens-Johnson Syndrome and 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Chinese Journal of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 36 (03), 290-294 (2022).
  3. Dodiuk-Gad, R. P., Chung, W. -. H., Valeyrie-Allanore, L., Shear, N. H. Stevens-Johnson Syndrome and 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An update. Am J Clin Dermatol. 16 (6), 475-493 (2015).
  4. Creamer, D., et al. UK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Stevens-Johnson syndrome/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in adults 2016. J Plast Reconstr Aesthet Surg. 69 (6), 736-741 (2016).
  5. Jaller, J. A., McLellan, B. N., Balagula, Y. Wound management in Stevens-Johnson Syndrome and 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Curr Dermatol Rep. 9 (1), 58-72 (2020).
  6. Seminario-Vidal, L., et al. Society of Dermatology Hospitalists supportive care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Stevens-Johnson syndrome/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in adults. J Am Acad Dermatol. 82 (6), 1553-1567 (2020).
  7. Liang, Y., He, J., Guo, B. Functional hydrogels as wound dressing to enhance wound healing. ACS Nano. 15 (8), 12687-12722 (2021).
  8. Liang, Z., et al. Impact of moist wound dressing on wound healing time: A meta-analysis. Int Wound J. 20 (10), 4410-4421 (2023).
  9. Vivcharenko, V., Trzaskowska, M., Przekora, A. Wound dressing modifications for accelerated healing of infected wounds. Int J Mol Sci. 24 (8), 7193 (2023).
  10. Zeng, Q., et al. Wound dressing: From nanomaterials to diagnostic dressings and healing evaluations. ACS Nano. 16 (2), 1708-1733 (2022).
  11. Singh, R., et al. Silver sulfadiazine loaded core-shell airbrushed nanofibers for burn wound healing application. Int J Pharm. 613, 121358 (2022).
  12. Abdullahzadeh, M., Shafiee, S. 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sea buckthorn and silver sulfadiazine dressing on period of wound healing in patients with second-degree burns: A randomized triple-blind clinical trial. Wound Repair Regen. 29 (5), 732-740 (2021).
  13. He, C., et al. Harnessing biocompatible nanofibers and silver nanoparticles for wound healing: Sandwich wound dressing versus commercial silver sulfadiazine dressing. Mater Sci Eng C Mater Biol Appl. 128, 112342 (2021).
  14. Wu, J. -. J., Zhang, F., Liu, J., Yao, H. -. J., Wang, Y. Effect of silver-containing hydrofiber dressing on burn wound healing: A meta-analysis and systematic review. J Cosmet Dermatol. 22 (5), 1685-1691 (2023).
  15. Zhou, J., et al. Thermosensitive black phosphorus hydrogel loaded with silver sulfadiazine promotes skin wound healing. J Nanobiotechnology. 21 (1), 330 (2023).
  16. Da Silva, G. L. P., et al. Antimicrobial dressing of silver sulfadiazine-loaded halloysite/cassava starch-based (bio)nanocomposites. J Biomater Appl. 35 (9), 1096-1108 (2021).
  17. De Francesco, F., Riccio, M., Jimi, S. Contribution of topical agents such as hyaluronic acid and silver sulfadiazine to wound healing and management of bacterial biofilm. Medicina (Kaunas). 58 (6), 835 (2022).
  18. Lee, J. S., Mallitt, K., Fischer, G., Saunderson, R. B. An individual patient data meta-analysis of wound care in patients with 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Australas J Dermatol. 65 (2), 128-142 (2024).
  19. Hsu, Y. -. H., Lin, Y. -. F., Chen, C. -. H., Chiu, Y. -. J., Chiu, H. -. W. Far infrared promotes wound healing through activation of Notch1 signaling. J Mol Med (Berl). 95 (11), 1203-1213 (2017).
  20. Chai, L., Liu, Z. H. Generalized bullous fixed drug eruption. Dermatitis. 34 (5), 364-365 (2023).
  21. Surowiecka, A., Barańska-Rybak, W., Strużyna, J. 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 in 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 (3), 2217 (2023).
  22. Staiger, C. Comfrey: a clinical overview. Phytother Res. 26 (10), 1441-1448 (2012).
  23. Shou, X. X. Efficacy of chlorhexidine and povidone iodine in preventing surgical site infeceions.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 28 (17), 2702-2704 (2018).
  24. Wen, J., et al. Advances in far-infrared research: therapeutic mechanisms of disease and application in cancer detection. Lasers Med Sci. 39 (1), 41 (2024).
  25. Li, K., Liu, N. -. F., Zhang, Y. -. X. Therapeutic effects of far-infrared ray in treating chronic lower extremity lymphedema with dermatolymphangioadenitis. 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Medical Science). 38 (09), 1060-1065 (2018).
  26. Trommel, N., Hofland, H. W., van Komen, R. S., Dokter, J., van Baar, M. E. Nursing problems in patients with 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and Stevens-Johnson syndrome in a Dutch burn centre: A 30-year retrospective study. Burns. 45 (7), 1625-1633 (2019).
  27. Neema, S., Chatterjee, M. Nano-silver dressing in 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Indian J Dermatol Venereol Leprol. 83 (1), 121-124 (2017).

转载和许可

请求许可使用此 JoVE 文章的文本或图形

请求许可

探索更多文章

This article has been published

Video Coming Soon

JoVE Logo

政策

使用条款

隐私

科研

教育

关于 JoVE

版权所属 © 2025 MyJoVE 公司版权所有,本公司不涉及任何医疗业务和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