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D所示的三角翼,由于其在跨音和超音速飞行系统中的卓越性能,在高速飞机中是一种流行的设计。这种类型的机翼具有小纵横比和高扫描角度,减少了在高亚音速、跨音和超音速飞行系统下阻力。纵横比定义为翼展除以平均和弦。
三角洲翼的一个重要优势是其高失速角度。与高纵横比翼的失速相比,三角翼的失速延迟。这是因为三角翼的提升被机翼上的前沿涡旋增强。
观察这种涡流现象并研究三角洲翼中涡流分解的有效方法是在水隧道中可视化水流。通过在从前沿的染料端口将染料注入模型周围的流动中,可以观察到涡流的发展和分解,并测量其位置。数据还可用于估计失速角度。
图 1.典型的翼平面形状:A) 矩形,沿跨度恒和弦,B) 椭圆,C) 锥形,沿跨度可变和弦,D) 增量翼,一个带零锥比的后扫翼。
当增量翼受到略高的攻击角度(通常角度超过 7°)时,在前沿处发生流量分离。与在后缘附近下游发生的流量分离(如在矩形翼中发生)不同,前缘涡流的卷起(如图 2 所示)在机翼上表面产生低压,并增强提升力。这种现象称为涡旋提升,与矩形翼的失速角度相比,导致延迟高失速角度。
图 2.涡旋形成在三角洲翼以中等攻击角度。A) 顶部视图,显示在机翼顶点形成的核心和涡流,以及显示半和弦前缘的涡流卷起的绿色条纹。B) 带涡状卷起的侧视图。源自顶点(蓝色染料)的涡旋与半和弦(绿色染料)产生的涡旋相互作用。
这些涡流从机翼顶点开始,并向下游推进,在某些时候,由于高负压梯度,它们爆裂(涡流破裂)。一旦涡流分解,涡流就不能再诱导低压。对于相对较低的攻击角度,涡流分解发生在后缘的下游。但是,当攻击角度增加时,涡流分解的位置会向上游移动,到大多数机翼表面发生分解的点。这减少了提升并导致机翼失速。
这些涡流模式可以在水隧道中使用染料的流量可视化来观察。在模型靠近前缘的适当位置,通过端口释放稳定的染料流。染料与水混合,并遵循流允许条纹的可视化。对染色的流进行跟踪,并观察到涡流的形成、发育和与其他涡流和流动结构的相互作用,直到涡流破裂。
隧道中的染料和水应具有类似的物理特性,并且端口开口处的释放压力应与本地流量压力相同,以尽量减少对流量的干扰。由染料形成的条纹突出各种流动结构,如涡流、层状区域、湍流区域和过渡区域。这些结构可以观察,并用于比较不同几何形状或模型对流动的影响。
图 3.三角洲机翼实验设置。A) 安装在水隧道测试部分内的 C 柱架上的增量翼。B) C-Strut 连接到水隧道的墙壁。C) 染料容器、加压空气供应和三个阀门来控制染料流速。
1. 准备水隧道
2. 在三角洲翼上可视化条纹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识别涡流分解,如图4所示。从机翼顶点到涡流分解的距离可以使用机翼中绘制的刻度进行测量(图 4B)。在实验中,机翼的攻击角度逐渐增大,并测量了涡流分解位置,lb,相对于机翼顶点。相对于机翼后缘的分解位置 x/c 与攻击角度绘制,如图 5 所示。当± = 10° 时,前缘涡流分解的时间平均位置位于增量翼的后缘。随着攻击角度的增加,涡流分解的位置逐渐向上游移动。当α = 40° 时,涡流从后缘以 96% 和弦位置发生,几乎位于增量翼的顶点处。在这种态度下,三角洲机翼经历了一个满的摊位,完全失去了电梯。
图 4.涡流分解识别。A) 涡流分解的侧视图和涡流从机翼顶点分解的距离lb。B) 涡流分解和与机翼顶点lb的距离的顶视图。
图 5.涡流分解位置。对于攻击角度 < 10°,涡流在机翼下游发生断裂。对于攻击角度 >40°,流量在翼尖处分离。
通过在水隧道中使用流量可视化,确定了三角洲翼中不同角度攻击的涡流分解位置。水隧道中的流量可视化通过将染料注入流场的特定位置来执行。染料跟随流动,使我们能够观察流动条纹。此方法类似于风洞中使用的烟雾可视化技术。但是,使用多种不同染料颜色的能力使流结构和相互作用易于可视化。此方法的另一个优点是,它是一种低成本技术,提供流场的 3D 信息。
用于流量可视化的染料注入是一种具有众多应用的经典方法。例如,用染料进行著名的雷诺管道流湍流实验,在圆形管道中识别层状和湍流区域。该技术不仅可用于识别湍流区域,还可用于研究湍流促进的混合,以研究其他流动结构。
流动结构,如涡流和分离气泡,提供有关物理控制现象的重要信息,包括涡流提升。因此,此方法可用于流可视化,以帮助设计和优化受流量场影响的设备,如汽车、船舶、高层建筑和长桥。
名字 | 公司 | 目录号 | 评论 |
设备 | |||
大学桌面水隧道 | 滚山研究公司 | 型号 0710 | 测试部分 7" x 10" x 18" (WxHxL) |
窗口 7 x 9 . 5 ( WxH ) | |||
流速 2 至 5 in/sec | |||
红色染料 | |||
绿色染料 | |||
蓝色染料 | |||
摄像机 | |||
三角洲翼 | SDSU |
跳至...
此集合中的视频:
Now Playing
Aeronautical Engineering
8.0K Views
Aeronautical Engineering
8.3K Views
Aeronautical Engineering
26.2K Views
Aeronautical Engineering
21.0K Views
Aeronautical Engineering
13.3K Views
Aeronautical Engineering
8.7K Views
Aeronautical Engineering
16.1K Views
Aeronautical Engineering
37.8K Views
Aeronautical Engineering
11.4K Views
Aeronautical Engineering
4.9K Views
Aeronautical Engineering
48.7K Views
Aeronautical Engineering
7.2K Views
Aeronautical Engineering
8.5K Views
Aeronautical Engineering
10.2K Views
Aeronautical Engineering
9.1K Views
版权所属 © 2025 MyJoVE 公司版权所有,本公司不涉及任何医疗业务和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