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的温度以度为单位,由热量产生和散发到周围环境之间的平衡决定。例如,如果剧烈运动,身体会产生更多热量,导致出汗并散发热量。尽管面临极端的环境条件和体力消耗,人体温度控制系统仍能保持恒定的核心体温(深层组织的温度,即位于皮肤和其他浅表组织下方的组织)。相反,表面温度根据皮肤的血液循环和散热程度而变化。
热量是人体核心组织代谢活动产生的热量,通过循环血液传递到皮肤表面,然后释放到环境中。核心体温的范围通常为 36.0°C (97.0°F) 至 37.5°C (99.5°F),往往高于表面体温。核心温度通常使用红外温度计等非侵入性方法或热电偶等侵入性监测设备在鼓膜(耳朵)或直肠位置测量。这些设备还可以测量食道、肺动脉或膀胱的温度。使用口腔或腋窝温度计或热像仪等方法测量口腔(舌下)、腋窝(腋下)和皮肤表面区域的表面体温。
体温调节是热量损失和热量产生之间的微妙平衡,是一个由生理和行为机制维持的复杂过程。下丘脑是位于大脑半球之间的一个小而强大的器官,通过检测哪怕是微小的温度变化,在调节体温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下丘脑前部通过出汗、血管舒张(血管扩张)和抑制产热以促进散热来控制热量损失。当内部温度升高时,它将血流重定向到表面静脉以优化热量释放,展示了其中复杂的机制。
相反,当下丘脑后部检测到体温低于设定值时,它会激活热量保存机制。例如,在寒冷的天气里,身体会尝试在室外保存热量。血管收缩使血管变窄,减少流向皮肤和四肢的血流量,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热量损失。如果需要进一步保存热量,则会触发有意识地肌肉收缩和颤抖以产生热量。
热量产生和损失:
热量产生是新陈代谢(所有身体细胞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一种令人着迷的副产品。有几个因素会影响这些反应,例如增加这些反应的活动、提高代谢率和产热。相反,新陈代谢较慢产生的热量较少。在休息、随意运动、无意识颤抖和非颤抖产热过程中,通过立毛肌肉的收缩产生热量,导致立毛或“鸡皮疙瘩”,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热量损失。这种产热方式的多样性展示了人体的复杂性。
皮肤是热量散失的主要部位,循环血液中的热量传递到皮肤表面。在这里,动静脉分流器(直接在皮肤下的小动脉和小静脉之间的连接)可以打开以允许热量逸出或关闭以保留热量。皮肤的持续热量损失通过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进行,受到皮肤结构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来自章节 11:
Now Playing
Vital Signs: Temperature
857 Views
Vital Signs: Temperature
1.6K Views
Vital Signs: Temperature
1.5K Views
Vital Signs: Temperature
1.1K Views
Vital Signs: Temperature
3.7K Views
Vital Signs: Temperature
632 Views
Vital Signs: Temperature
332 Views
Vital Signs: Temperature
2.3K Views
Vital Signs: Temperature
636 Views
Vital Signs: Temperature
598 Views
Vital Signs: Temperature
935 Views
Vital Signs: Temperature
1.5K Views
Vital Signs: Temperature
555 Views
Vital Signs: Temperature
705 Views
Vital Signs: Temperature
2.8K Views
See More
版权所属 © 2025 MyJoVE 公司版权所有,本公司不涉及任何医疗业务和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