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模型对小鼠左动脉的永久结扎可用于研究心肌梗死后的病理生理学和相关炎症反应。该方法提供了一种可靠且可生产的MI小鼠模型,该模型简单,安全且侵入性较小。首先,将珠子灭菌器预热至250摄氏度,然后将高压灭菌的手术器械放入其中几分钟。
通过检查对坚硬的脚趾捏的反应来确保鼠标的麻醉深度。称量小鼠以估计术前镇痛药物丁丙诺啡的剂量,并腹腔注射药物。使用电动剃须刀修剪胸部左侧的皮毛。
对手术部位进行消毒后,将鼠标仰卧放在倾斜的板上。使用分别连接到上门牙和胶带的松紧带固定鼠标的头部和四肢。在麻醉下将无菌眼科润滑剂涂抹在眼睛上,以防止干燥。
打开下颌,轻轻地将舌头拉出口腔。通过使用喉镜照亮口腔咽来识别喉部的开口。从 24 号导管针上切下约 0.5 厘米,然后将钝针插入塑料防护罩中。
将带有塑料护罩的钝针引导至气管中。取出针头,将塑料护罩留在气管中。将呼吸机设置为每分钟137次的呼吸频率,针对本研究中使用的小鼠和潮气量0.18闭合能力进行了优化。
将呼吸器管连接到导管护罩,并通过寻找与呼吸机同步的胸部运动来确认插管正确。断开呼吸管与导管护罩的连接,并将动物仰卧在预热的温控手术板上。将鼠标重新连接到呼吸机。
消毒手术部位后,使用一对镊子轻轻抬起皮肤,并使用一把手术剪刀沿着左胸大肌和小胸肌之间的线做一个小的皮肤横向切口。用镊子和解剖剪刀分开下面的胸大肌。在第三肋间隙切开后,使用牵开器轻轻地将肋骨分开,露出左心室。
将心包脂肪移到一边,找到从左心房边缘向心脏顶点延伸的左冠状动脉。传球8-0在持针器的帮助下在左冠状动脉下进行尼龙缝合。左冠状动脉打一个双结,然后打第二个结。
取下牵开器并将 22 号导管针插入胸腔。取下针头,将塑料护罩的尖端留在胸腔中。使用4-0尼龙缝合线关闭胸腔。
将注射器连接到 22 号塑料防护罩,并通过轻轻按压胸部以建立负气压来缓慢去除困在胸腔中的多余空气。取下塑料防护罩。关闭异氟醚供应,并将鼠标放在供氧的呼吸机上。
小鼠开始自主呼吸,关闭呼吸机。将鼠标放在加热灯下并监视,直到它处于唤醒状态。在动物恢复足够的意识以维持胸骨卧位之前,不应无人看管。
每天监测鼠标是否有任何疼痛或不适的迹象。手术后每 6 至 8 小时继续腹腔注射丁丙诺啡,再注射两天。在获取超声心动图数据之前,对主动心电图和呼吸信号进行了验证。
在左冠状动脉结扎术后28天注意到心脏功能参数的超声心动图测量。观察SHAM和MI心脏的腓骨短轴视图的M模式图像。心肌梗死图像显示左冠状动脉结扎术后心壁运动缺陷。
与SHAM组相比,MI组观察到心力衰竭指标,例如左心室质量增加,射血分数降低和心输出量减少。Masson 下、中、上脑室部分的三色染色显示梗死心脏中的胶原蛋白染色增加,表明纤维化增强。在大多数情况下,动脉是不可行的。
然而,在左心房边缘以下 2 至 4 毫米处结扎心肌组织可有效结扎动脉。